公元1644年3月19日,明朝的历史长河终于划上了一个划时代的句号。这一天,对于崇祯皇帝而言,显得格外沉重。清晨正规配资门户网站,他亲自击打早朝的鼓声想要聚集大臣,意图重振朝堂的光彩,然而等来的却是无尽的沉寂与孤独。文武百官已然抛弃了这位多疑而嗜杀的皇帝,纷纷隐遁而去,让他独自一人承受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。
曾经在朝堂上声势浩大的大臣们,如今却如同鸟兽散去一般,四处逃亡,唯有忠心耿耿的太监王承恩仍然陪伴在崇祯身旁,这一刻的他,真可谓是“孤家寡人”。在《明史庄烈帝本纪》中,崇祯写下了一封遗诏,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奈和绝望。“朕凉德藐躬,上干天咎,然皆诸臣误朕。朕死无面目见祖宗,自去冠冕,以发覆面。任贼分裂,无伤百姓一人。”尽管他的遗诏慷慨激昂,透露出其悲壮无比的心情,但他依然固执地将一切过错归结于“诸臣误朕”,这无疑反映了崇祯刚愎自用的个性。
在3月19日的清晨,崇祯皇帝与王承恩一同走向了煤山,找到了那棵歪脖子老槐树。最终,他选择了在这棵树下自缢身亡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王承恩始终跟随在他的身边,自始至终不离不弃,崇祯去世后,他也选择以同样的方式去追随自己的主子。之后,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城,以极大的兴趣四处寻找崇祯皇帝的下落,直到三天后,才在煤山的老槐树下找到了他,令人唏嘘,崇祯皇帝的尸身竟然悬挂在那里三整天。
展开剩余51%当崇祯的遗体被发现后,李自成下令将他和周皇后展现于东华门外示众。在这场景中,只有三十位旧臣哭泣并行礼,剩下的六十位则只是用斜视的眼光看了一眼就匆匆而过,大多数臣子选择了无视,恍若一切都与他们无关,悲凉至极。
据《明季北略》的记载,崇祯的灵柩暂时安放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,前来为他超度的仅有两位和尚,而在守城提督李国祯面前,情感的洪流涌动,他跪在灵柩前痛哭失声,情景哀怨动人,“公踉跄奔赴跪梓宫前,大哭。贼执公,见自成,复大哭。以头触墀,血流被面。”李自成见此情景,内心生出几分敬意,因此决定以李国祯为己用。
与崇祯其他的旧臣相比,这位李国祯的表现使李自成对他刮目相看。李国祯提出的条件包括,严禁挖掘祖宗的陵寝、必须以天子礼葬崇祯,以及不得对太子和两位王爷动手,恳求以优待对待他们。李自成欣然接受了李国祯的要求,崇祯最后被安葬在田贵妃的墓中,而李国祯则亲自步行送葬。当崇祯的葬礼结束时,李国祯泪流满面,恸哭作诗数章,最终在帝后寝前选择了以自缢之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。这位忠臣的决绝,恐怕在冥冥之中让崇祯也感到一丝慰藉吧。
发布于:天津市168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